对话 | 武晨:三月三十二日

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武晨 = W

魔金石空间研究部 = M

 

M“三月三十二日”是你的第四次个展,新作同样有很强的形象在画面中。比起具象,似乎用肖像或角色更适合描述。这些角色有时是属于艺术世界,有时候属于你生活的世界,对你而言他们是怎样的存在?

 

W肖像画源于我对“人”感兴趣,比如艺术史中的艺术家肖像,我喜欢读关于我画中人物的传记,为了让人物更加立体和丰富,我会加入编织的各种曲折桥段。这些虚构的情节给了我再次创造的空间,我可以给这些人物,比如艺术史中的大师创造一个新的性格和身份,用绘画语言再次编织;另一种就是我臆想的人物,杨紫的那篇文章把我分成了武和晨两部分[1] ,我认为是准确的。我所描绘的臆想的肖像都可以说是我的分身,这些分身的来源于我的阅读和生活经历等中得到的体会,经过我的胡思乱想把这些体会和感受具体化、拟人化。比如我喜欢拟人化我的绘画工具,如果说绘画可以满足我的个人英雄情结,这些绘画工具就是我臆想出来的“罗宾汉”,它们是我信任的帮手和伙伴。

 

M所以你的绘画是从对经典的改编、幻想开始的,也许它们是你超越物质世界表象,或建造精神世界的方式?这个幻想世界的核心似乎是超越二元性的,比如光明与黑暗、精神与物质、男性与女性等。你怎么理解这种象征性意义?

 

W象征性是我给自己和观众留的一个通道,就像一个比喻句。人们在描述一件不容易描述或复杂的事情时总喜欢打比喻,但这必然是不准确的,还有可能还会误入歧途,但对我来说艺术本来就不是为了说明和追求准确。

 

对我来讲绘画就是精神层面的物质表达,事物是多元的,将不同形象的语言信息有意识地重组,是我常用的绘画手段。多种符号组合和形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的关系——一种危险的平衡关系,一直是我感兴趣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不稳定和抽象的,像极了今天的世界。我试图用一些具体的具象和抽象符号来表达这种不稳定性或是脆弱性。

 

M危险、不稳定和脆弱对你来说是叙事的动力来源?

 

W比如蒙德里安的绘画作品,这些格子对色块的分割最终呈现的是绝对的理性,但你认真观看原画,会发现在最终的画面下,反复的修改调整留下了各种痕迹,甚至画面的局部变得厚重和龟裂。这最终效果是不断调整而来的,通过这些痕迹我们可以想象蒙德里安绘画的过程,本身充满了冒险和不确定性,我所感兴趣的是这个过程。

 

回到我的绘画作品来说,我希望画面最终呈现的效果是和谐、轻松而幽默的,但一张画的绘制过程总是伴随着纠结,随时失败的风险。我希望把这种绘画过程的体验融入到作品中。

 

M试图表达失败和风险,与你作品中带有戏剧性、或漫画性的元素有关吗? 这些图像给人的印象总是可以无限复活,永远充满动力。

 

W我不表达失败和风险而是直面它们。失败和风险总是伴随在创作之中,就像漫画中的主角,不能一出场就是无敌的状态,作者总会给主角制造各种问题,让其在一次次挑战中成长。同理,绘画的过程也是一次次惊险的过关,过去了可能就又活了一次。

 

M你最早的作品以图像包裹绘画性,或者说是在经典绘画的逻辑下所做的改编工作。从2018年以后,我们似乎看到你更侧重用线条间的关系来推进工作,二维的线条带动多维的空间是如何开始的?

 

W在创作过程中,好奇心和不满足是绘画工作变化的最大条件。我也不断调整我的作画习惯,比如之前我只画最简单的草稿或是直接就开始在画布上工作,之后我开始认真做小稿,这样形与形之间的关系大体就清楚了,就可以从线开始工作。我的工作在不断尝试和试错中调整,而很多的变化的可能性,就在不断尝试中得来的。

 

线在我的作品中一直都起很关键的作用,我对线的认识是从漫画开始的,日漫鸟山明的龙珠,香港漫画的黄玉郎、老夫子等一直影响着我。漫画的线条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就像毕加索从一个具象的牛简化成抽象的线条,漫画的线就是他的中间步骤,介于像与不像之间。早期作品线条的作用还是为了分割形体单纯的边缘线,之后我加入了一些壁画的绘画方法,制造一些隆起的有机理线条,之后把丙烯颜料用各种丙烯媒介稀释、浇筑,这里的线又起到了阻隔稀释颜料流动的作用,我尽量去控制这些线,让它们在控制和失控之间。近期的作品我加入水粉棒,让线更加独立,水粉棒类似于油画棒,可以在画的时候让线更加自由,这可能是一个手感问题,而且它也是水性颜料,可以和丙烯完美结合。

 

M材料本身的物质性和你的绘画是什么关系?它与抽象性有关吗?

 

W对材料的寻找和不断实验是重要的一环,精神性最终要落实在物质之上,不同的材料实验,无论具象还是抽象的形象都是为了传递不同的信息和更加准确地表达。寻找不同的材料有时是决定性的,比如锡管颜料的出现才能实现户外写生,与后来的印象派的出现也有关联性。对我来讲找到合适的材料才能让表达更加充分。

 

M你作品中的形象是否会随着工作的推进被抽象替代?

 

W现阶段不会,形象在我的画中还是起决定作用的,可能对观众来说形象看起来会越来越抽象化,但对我来讲它的指向是明确的。

 

M你提到过此次乔空间个展现场的展陈方式对你新的创作方向也有影响?

 

W对的,我对绘画和空间关系的认识有所变化:绘画内部的空间表达也存在力与场之间的势能关系。绘画作为一个平面作品,在大空间中展示会天然地显得单薄,而展览现场中策展人杨紫布置的四根黑色条凳除了实用性,其实也有创造心理空间的作用,我感觉到了一种力场,我想把这种感受用到新的创作中。

 

在我近期的绘画工作中,画面背景由过去的衬托主体的色块或图像,转向尝试讨论画面内部的空间关系,我希望通过运用不同材料制造各种肌理和形状,让画面背景从平面的二维空间表达,借线条和形状独立出来,让画面具有立体感和厚重感。我想让过去“虚假”的二维空间转向具有一定“重量”,能够承载一定心理空间的状态,为观者提供可供解读和想象的空间。

 

心理空间是现在我判断色彩和形状的一个重要标准。具象的物体本身就具有意义或明确的指向,但如果想让它们独立表达可能需要更多地去依靠心理空间。当然这个阶段才刚刚开始,很多问题只能一边工作一边思考,也很难一下说清楚,就像看画一样需要投入时间去感受和体会。

 

CLOSE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画廊微信公众号

或者微信搜索公众号“魔金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