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城

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简体中文 English (英语)

郭城1988年生于北京,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先后获得上海同济大学学士学位(2010)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硕士学位(2012)。他的艺术实践着眼于既有/新兴科技对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冲击与影响,以及置身其中的个体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郭城的的作品常以雕塑/装置的形式呈现,他经常使用幽默又冷峻的形式语言,将宏大议题与看似随意的物品相连结,为想象和讨论提供了批判性的视角。

郭城近期的个展有:“公园”,四方美术馆,南京(2022);“近乎无意”,魔金石空间,北京(2020);“地气”,广州画廊,广州(2019)。群展包括:“元素小说”,美凯龙艺术中心,北京(2023);“动为行——中国媒体艺35年”,天目里美术馆,杭州(2023);“命运的统计学——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澳门艺术博物馆,澳门(2023);“云雕塑——首届学术邀请展”,松美术馆,北京(2023);“信使”,剩余空间,武汉(2023);“第一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2022);“飞出个未来:区块链中的时间多重性”,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北京(2022);“集光片羽”,UCCA Edge,上海(2022);“诗之旅”,OCAT西安馆,西安(2022);“共同的___  OCAT X KADIST”,OCAT上海,上海(2022);“改造未来第八届多伦青年美术大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2022);“边界行走指南”,魔金石空间,北京(2022);“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2021”,OCAT深圳,深圳(2021);“再纺东亚系列一:手中的罗盘”,六厂纺织文化艺术馆,香港(2021);“学人做梦的机器”,德国卫生博物馆,德累斯顿,德国(2021);“祛魅、爆炸图、滑翔机与飞机”,金鹰美术馆,南京(2021);“We=Link:辺”,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2020; “终端>_How Do We Begin?”, X美术馆,北京(2020);“永恒网络”,世界文化宫,德国柏林(2020);“平行,似存在,未完成:行进的艺术工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9);“真新镇日志”,UCCA 沙丘美术馆,秦皇岛(2019);“机器人·间”,今日美术馆,北京(2019);“开放代码.连接机器人”,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2019);“追踪末日松茸”,泰康空间,北京(2019);“魔都の鼓動”,当代艺术博物馆,日本熊本(2018);“Life Time”, MU空间,荷兰埃因霍温(2017);“时间的狂喜”,何香凝美术馆,深圳(2017)。

郭城曾获得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艺术家创作及展览资助计划(中国北京,2022)2020-2021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奖(中国上海,2021);电子艺术奖荣誉奖(奥地利林茨,2020);CAC:// DKU 2020秋季“研究与创作学术奖金”(中国上海,2020);STARTS Prize提名奖 (奥地利林茨,2020);数字地球学术奖金(2018-2019);华宇青年奖评委会特别奖(中国三亚,2018);生物艺术奖(荷兰海牙,2017)。

琥珀 No.8,2020,混凝土,钢筋,定制电路,热成像摄像头,树莓派,显示器,31×31×170cm,20×20×180cm

(临时的)小器具系列 No.6,2019,仙人掌,花盆,定制电路,盖格穆勒管,Arduino,碳纤维管,120×40×40cm

(临时的)小器具系列 No.6,细节

抽象神谕生成器,2020,不锈钢镀钛,铜磬,木棒,定制电路,LED显示器,盖革穆勒管,210×210×14cm

一个被恰当重塑的过往,2017,单频高清录像,6’41

琥珀 No.1,2019,混凝土,定制电路,石块,木板,190×60×70cm

龙星如 | 郭城:以自身荒诞回应地球尺度的荒诞

在“空屋之声:信息时代下的泰国灵媒和媒体”中,人类学家罗萨琳德·莫里斯(Rosalind C. Morris)通过解读泰国通灵人士对被称之为“未来回忆术”的媒介科技的痴迷,提出了一种有趣的视角:通灵者响应技术,但他们对技术的使用方式,仿佛用“召唤”来形容更为恰当。作者进而提到一种未来的情境:信息信号会像“另一个时空的神灵一般,在世界遨游”,而“电话线路将成为无线电讯号的储存库,贮藏着很久以前传送出来,或要送往其他地方、但已经被偷听的信号。” 诚然,人类留下的所有技术遗存,都可能成为被介入和召唤的过往。

CLOSE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画廊微信公众号

或者微信搜索公众号“魔金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