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于伯公参加UCCA沙丘美术馆群展“太空奇谈”
艺术家于伯公参加 UCCA沙丘美术馆群展“太空奇谈”。该展览已于2021年3月7日开幕,并持续至6月20日。
图片:于伯公,通向本体,2019,LED灯条、发电机、不锈钢,尺寸可变
图片由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拍摄:马楠
作品《通向本体》是由燃油、发电机和霓虹灯所组成的一件装置作品。被染成红色的燃油象征着“血液”,通过发电机以工业化的运转方式来供给LED灯条图示的电力。这一能量转换系统暗示着一个自觉的生命体,联通动力的生成、转换与升华。艺术家借用了曼陀罗的构成原理,将LED灯条制成三个大小不同的曼陀罗图形。作品以工业文明的方式模拟了生命的内在机制,以整体的视角对宇宙、自然、原始宗教、社会进程和异域文化进行符号化表达。
作为2021年UCCA沙丘美术馆呈现的首个展览,展览汇集了国内外12位(组)具有广阔“行星视野”的艺术家,以涵盖装置、影像、行为、摄影等多媒介作品,从更为宏大的宇宙视角,审视和反思全球当下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本次展览由UCCA公共实践部总监韩馨逸策划。
关于艺术家
于伯公,1970年生于中国内蒙古,现工作于内蒙古、北京、福州、韶关丹霞山。他于1990年代中期,参与了圆明园艺术家村的前卫艺术运动。他的创作包括了雕塑、装置和绘画,近年来主要以社会参与式项目来开展其工作。他发起的“移动的学院”、“移动的营地”、“发现的图书馆”项目,以自然为母体视角进行一系列的在地创造性教育实践。
主要个展:果壳,魔金石空间,北京(2019);敖鲁古雅,魔金石空间,北京(2013);登陆,杂货铺空间,广州(2013);此时此刻,空白空间,北京(2011);穿越河床,魔金石空间,北京(2009;身未动 心已远,魔金石空间,北京(2008)。
部分群展:太空奇谈,UCCA沙丘美术馆,北戴河阿那亚(2021);新群众,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2018);遗传记忆放映机-泉州国际艺术驻地创作计划,泉州(2018);社会剧场:参与与共享——第五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2017);不期而遇——三亚国际当代艺术展,三亚(2013);DAS ICH IM ANDEREN,麦卡托基金会,埃森,德国(2011);亚洲路标——丰田艺术项目,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0)。部分项目:移动的学院,希拉穆仁/北京(2018/2019);移动的箭,丹霞山/希拉穆仁/福州(2017/2018);移动的营地-跨越乡村/城市/草原的精神游牧, 福州/北京/内蒙古(2017);于伯公伏特加艺术项目(2014/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