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简体中文
English (英语)
于伯公,1970年生于中国内蒙古,现工作于内蒙古、北京、福州、韶关丹霞山。他于1990年代中期,参与了圆明园艺术家村的前卫艺术运动。他的创作包括了雕塑、装置和绘画,近年来主要以社会参与式项目来开展其工作。他发起的“移动的学院”、“移动的营地”、“发现的图书馆”项目,以自然为母体视角进行了一系列的在地创造性教育实践。主要个展:发现的课堂,青岛(2016);敖鲁古雅,魔金石空间,北京(2013);登陆,杂货铺空间,广州(2013);此时此刻,空白空间,北京(2011);穿越河床,魔金石空间,北京(2009;身未动 心已远,魔金石空间,北京(2008)。
部分群展及项目:社会剧场:参与与共享——第五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2017);不期而遇——三亚国际当代艺术展,三亚(2013);DAS ICH IM ANDEREN,麦卡托基金会,埃森,德国(2011);亚洲路标——丰田艺术项目,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0);移动的营地,穿越城市的精神游牧,北京(2017);移动的箭,福州(2017);发现的图书馆,福州(2017)。
展讯
于伯公参加UCCA沙丘美术馆群展“太空奇谈”
展讯
于伯公参加“被讨论的逻辑:2012重庆Organhaus国际艺术家工作展示节“
展讯
于伯公参加德国Wind Art Festival展览“Bewegter Wind(游走的风)”
展讯
于伯公参加三亚国际当代艺术展:不期而遇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