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伯公

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简体中文 English (英语)

于伯公,1970年生于中国内蒙古,现工作于内蒙古、北京、福州、韶关丹霞山。他于1990年代中期,参与了圆明园艺术家村的前卫艺术运动。他的创作包括了雕塑、装置和绘画,近年来主要以社会参与式项目来开展其工作。他发起的移动的学院移动的营地发现的图书馆项目,以自然为母体视角进行了一系列的在地创造性教育实践。主要个展:发现的课堂,青岛(2016);敖鲁古雅,魔金石空间,北京(2013);登陆,杂货铺空间,广州(2013);此时此刻,空白空间,北京(2011);穿越河床,魔金石空间,北京(2009;身未动 心已远,魔金石空间,北京(2008)。

部分群展及项目:社会剧场:参与与共享——第五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2017);不期而遇——三亚国际当代艺术展,三亚(2013);DAS ICH IM ANDEREN,麦卡托基金会,埃森,德国(2011);亚洲路标——丰田艺术项目,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0);移动的营地,穿越城市的精神游牧,北京(2017);移动的箭,福州(2017);发现的图书馆,福州(2017)。

“果壳”,展览现场

灯笼的骨骼,2019,竹条、宣纸、棉线、陶土,尺寸可变

灯笼的骨骼,2019,竹条、宣纸、棉线、陶土,尺寸可变

八个小精灵,2008,装置,青铜,泡桐木,沙子,扬声器,感应器,电脑公放,250×250×156cm

草药音箱,2006,装置,榆木、玻璃、扬声器、功放、DVD,播放内容–声音作品:《声场》/《尘世》,138×350×70cm

通向本体,2009,装置,发电机,燃油(汽油),红色染料,玻璃器皿,塑料管,霓虹灯,自行车轮,铁管,尺寸可变

可卡因,2008,装置,亚克力,塑料管,食用色素,气泵,水泵,不锈钢容器,180×60×90cm

远征,2012,槐木,石块,213×35×38cm

艺术汇 | 于伯公:行动的现场

“一直以来,于伯公的艺术实践围绕着有关自然与人的关系展开,并以一种游牧式的工作方式深入到现场之中,在其具有形而上思考的创作中融入了社会性实践。在魔金石空间的第四次个展“果壳”中,艺术家以影像、绘画、装置的形式呈现了其近年来在国内各地进行的在地性艺术实践。通过对艺术行动现场的还原,将展场打造成为一个开放、互动、生长的空间。”

CLOSE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画廊微信公众号

或者微信搜索公众号“魔金石空间”